冈本太郎简介
主题馆制作人
冈本太郎
《日本世界博览会官方记录》第1卷
“主题展制作人的人选与构思”摘选
日本世界博览会协会(以下称为“协会”)选择画家、雕刻家、评论家冈本太郎担任主题展制作人一职。之所以采用制作人制,是因为根据该项工作的性质,当时判断协会事务局难以具体展示主题展的内容。此外,即使进行策划内容的公开征集,在制作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没有足够的时间。
因此,为了顺利开展主题展创设工作,协会决定委托冈本太郎担任制作人一职,在协会的管理下,负责展示构思的立案、展示作业、演示、指导的全部工作。冈本太郎的任用决定在1967年(昭和42年)7月7日做出。之所以从众多候选人中选用冈本太郎,除了主题委员会茅诚司委员长、桑原武夫副委员长等人的推荐外,还因为其独树一帜构思、崭新的独创性、强烈的编排能力及表现能力、生命力等因素获得了高度好评。特别是冈本太郎与丹下健三基础设施制作人(东京大学教授)共同制作了“日之壁”、“月之壁”等东京都厅的11面装饰壁画,两人联袂创作的这一作品于1959年(昭和34年)荣获了法国颁发的“国际建筑绘画大奖”,丰富的经验与实绩也是助其入选的重要因素。
冈本太郎在担任主题展制作人一职后,立即前往当时正在举办的蒙特利尔世博会,以举办“日本日”的7月13日为中心,对会场进行了考察。回国后,冈本太郎在羽田机场的记者招待会中阐述了自身的感想,他说道:“虽然蒙特利尔的主题馆是深思熟虑的创作成果,但较为偏向说明性质,主题馆的分散也使人感到震撼力被削弱。世界博览会是人类共同的庆典活动,在日本举办,则应该突显艺术气息,并且集中进行展示,所以主题馆集中于一处,则更能发挥效果。”
冈本制作人在回国后立即组织了工作小组(由冈田晋、小野友滋、千叶和彦、平野繁臣4名组成),致力于主题展的计划制定工作。同时,他与负责基础设计建设计划的丹下制作人及其分管小组保持紧密联系,推进开展作业,并巩固了基本思路,力求使大阪世博成为一届依靠卓越构思、使用充满活力的展示手法的划时代展会。
基本思路的概要为将主题馆作为三个独立空间的复合体进行构筑。地上——现在、地下——过去、空中——未来三个空间在分别独立存在的同时又相互有机影响,作为整体展现一个壮阔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可通向东洋宇宙观——曼荼罗(梵文Mandala)。这种融合了哲学、艺术的独特空间构筑与“太阳塔”共同成为了大阪世界博览会的象征。
主题馆分为以下三个展示空间。
地下——过去根源的世界展现了流淌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根源性能量。
地上——现在和谐的世界耸立着“太阳塔”、“青春塔”、“母塔”这三座塔,“太阳塔”内包藏了“生命之树”,象征着从根源向未来喷涌而出的生命力,诉说了代代传承的生命历史。
空中——未来进步的世界在大屋顶内部描绘了宇宙、人类、生活相互联系的未来建筑及城市计划。
1968年(昭和43年)3月27日在大阪召开的第9次主题委员会中,冈本制作人提交了该项主题展示的基本思路。因为该项思路存在较为深奥,难以理解的可能性,协会于4月12日在东京,又于13日在大阪分别邀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十几人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关于基本思路听取了各方意见。经过4月18日于东京科学技术馆召开的第10次主题委员会审核,最终于4月19日获得了第30次常任理事会的正式批准。
冈本制作人此后进入了具体性展示内容的研讨阶段,为了丰富基本思路的内容,在活跃于第一线的学者、建筑家、音乐家、设计师中选用了平野繁臣(运营)、千叶和彦(地上)、川添登(空中)、小松左京(地下)四人作为副制作人,并选择了冈田晋、黛敏郎等若干工作人员和顾问,同时向数位学者、文化人提出了出谋划策的请求。